随着DeepSeek这一突破性AI大模型的问世,我们更加深刻地感知到人工智能技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和影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为了更积极地拥抱AI技术,探索其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历史文化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于3月12日下午,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秦岭堂A108联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智慧破晓:大模型Deep Seek 照亮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的研究生专题讲座,特邀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杨臻担任主讲嘉宾。

杨老师自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讲起,深入分析了大语言模型的发展简史,并将其概括为以GPT为核心的历史脉络。杨老师指出,2024年将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一年,尽管GPT展现了其强大的能力,但是“幻觉”这一缺点仍未得到解决,数据问题依然是制约大模型发展的核心难题。杨老师特别强调了DeepSeek的发展轨迹,并揭示了其核心技术与重点突破。随后,杨老师对大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Token与Embedding的概念、训练原理、生成原理以及如何更有效地生成数据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杨老师对DeepSeek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相信,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工具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并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针对高校学生如何高效利用DeepSeek的问题,杨老师分享了实用技巧、个人经验以及当前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DeepSeek的知识图谱极为广泛,它能够作为高校科研和学习的辅助工具。然而,必须认识到DeepSeek并非无所不能,使用者应当深入探究工具的运作原理,持续增强自主思考的能力,并掌握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方法,从而真正实现AI赋能。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杨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现场氛围十分活跃。此次讲座的成功举行,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DeepSeek技术、探讨AI应用的良好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