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 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计划 > 正文

兰州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 数学专业

日期:2020-05-19点击数: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数学专业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兰州大学数学学科始建于1946年,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学科专业之一。目前,该学科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甘肃省一级重点学科(2001年以来);2008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列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教育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从事数学及相关学科前沿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多年来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一个国内有影响力、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点。

兰州大学数学学科始终立足西部,瞄准国内外学术前沿和地方发展需求,不断提升高水平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在艰条苦件下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科研成绩。目前,兰大数学学科在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非线性分析及其应用、代数学、图论及其应用、科学与工程计算及大数据科学等领域,已形成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团队和一批特色研究方向,完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其中,“非线性分析理论及应用”于2002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非线性泛函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和“无穷维动力系统长时间行为以及稳态解的研究”分别于2006和2007年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齐次平衡原则及其对非线性数学物理方程精确解的应用”于200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非局部时滞扩散方程理论及应用”和“图的匹配与距离指标及其在富勒烯科学中应用的研究”分别于2012和2013年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反应扩散方程的非平面波和种群扩散方程的空间动力学”于2019年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二奖。分别于2008年和2017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应用图论”和“非局部动力系统及应用”,2015年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根据最新ESI数据,兰州大学数学学科发表论文引用量位居全球第107名,有15篇论文入选ESI高引用论文,2008和2015年各有一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国际学术论文”;2018年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了2019年全球最好大学排行榜,兰大数学学科排名第83名;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数学学科在182个参评高校中位于B+档,在参评高校中排名并列第19位。

2.师资队伍

数学与统计学院现有教师8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5人;特聘外籍教授1人,教授26人、副教授25人。先后5人入选国家高级人才项目;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7人,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获得者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4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1人。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兰州大学数学“强基计划”的学生培养将以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依托,以加强拔尖创新数学人才选拔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探索数学学科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是兰州大学数学学科的传统优势之一。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每年全国招生150人左右。兰州大学的数学学科对拔尖人才培养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0年,教育部“兰州会议”之后,兰州大学数学学科设立了“数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数学基地)。2006年,在保留原基地班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数学隆基班。数学基地于2008年成为甘肃省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学校获批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由此设立了数学“萃英班”,每年选拔15-20名综合素质优秀的数学尖子进入该班,由兰州大学萃英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负责实施管理和培养。

分别于1981和1984年基础数学专业获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基础数学成为首批甘肃省重点学科,2001年获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获批应用数学博士点,2005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0年获批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现设有甘肃省应用数学与复杂系统省级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深圳君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兰州大学数学学科“强基计划”以挖掘拔尖学生数学潜力,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造就优秀的数学领军人才为目的,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宽广的学术视野,能够潜心投身数学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的数学尖端人才。

2.分阶段培养目标

(1) 专业基础知识培养阶段(一、二年级):实行小班化授课,强化第一课堂在“强基计划”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选聘优秀教师主讲专业基础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聘请国内外学术大师进行短期授课和学术讲座,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前沿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和基本理论。

(2) 科研能力培养阶段(三、四年级):组织系列学术讲座,拓展学生视野。通过项目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加强学生的学术规范培养和科研训练的过程培养。调动科研导师的积极性,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培养“强基计划”学生。

(3) 国际化培养阶段(三、四年级):拓展高水平国际交流学习。加强学期制项目交流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暑期学校,通过“3+2”、“3+1+1”等模式开展联合培养。

(二)毕业生知识能力要求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3)热爱科技事业,培养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业务方面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能够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从事数学研究的热情和开展数学科学研究的能力。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使得学生恪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道德规范。

(2)加强数学前沿领域的介绍和引导,使学生能够熟悉文献检索和其他获取科研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相关领域的新发展和应用前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提高自主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与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英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英语,能用英语较好地开展学术交流,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并能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

(4)加强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具备计算机编程能力以及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3.体育方面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

通过学校“强基计划”学生选拔方式,选拔学生组建独立的“强基计划”数学班。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施行动态进出,建立科学的和人性化的退出机制。

1.对进入“强基计划”数学班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进行跟踪,通过学期和年度汇报进行考核,对不能适应“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重新定位,实行动态分流。

2.对各方面优秀的数学基地班学生,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志向、学科潜力、综合能力等因素,通过动态进出,将有志于数学科学研究,具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吸纳进“强基计划”班学习。

(四)本硕博衔接的办法

鼓励优秀学生在本校实施本硕博连读。

1.以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数学尖端人才为目标,学院制定专门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对于志愿在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强基计划”的三年级学生,经本人申请、学院组织考核,考核通过者作为我校预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即将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前移,待全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确认后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2.“强基计划”数学班四年级的优秀学生可进入学校“培优计划”,在其硕士导师指导下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相应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在研究生阶段给予全部认定,相应课程在研究生阶段予以免修。对进入“培优计划” 的学生给予学业补贴,并在硕士一年级享受硕士一等学业奖学金。

3.优先受理“强基计划”本科生在本校的直博申请,确定为直博生的学生第一学年享受硕士特等奖学金,同时可以优先推荐申报国家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

4. “强基计划”的学生可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优先选择业务能力强、学术造诣高、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1.学制:四年。

2. 学分:学生应至少修满148学分

3. 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兰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

兰州大学数学学科“强基计划”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从选拔到培养将始终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全面提高数学学科本科生培养质量。具体地,学院将深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三学期制、“五育并举”培养理念、综合素质学分制度等,以引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国家发展战略做贡献。

1.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科学遴选,以才为本

数学与统计学院始终以选拔优秀学生,培养立志从事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为理念,以才为本,优中选优,以“志向、兴趣、能力”为导向,以数学潜力为核心,以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依据,在选拔标准上注重多方面考察,侧重考虑学生的兴趣志向、创新潜力、综合能力、心理及体能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看待“偏才”“怪才”,最终选拔15-20名学生进入兰州大学“强基计划”数学班。

2.全面落实小班化,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兰州大学数学学科“强基计划”入学后单独组班,通过小班化授课,因材施教,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导学”关系,导师能根据学生特点并结合自身教研优势,对于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学业导师及时跟进,及时指导与帮扶,真正把“导学”融入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环节。

“强基计划”数学班将始终坚持小班化教学,通过举行小型研讨班、参加研究生讨论班等方式,使学生尽早接受科研训练。通过开设研讨课、学科交叉课、学科前沿课等,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科研视野。在专业课建设方面,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强化《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和课堂教学,加强主干专业课程,以夯实理论基础。

3.服务国家重要战略为根本,培养基础扎实的数学创新拔尖人才

为兰州大学“强基计划”数学班专门制定培养方案,方案强调学生发展潜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制定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为学生分别配备科研导师和学业导师,在学习上和科研训练方面给与指导。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中,建立起本硕博贯通的课程体系,单独制定直博生培养方案,为我校本科生进行贯通式培养奠定基础。

3.突出大师引领,深化导师制,加强“强基计划”学生的科研训练和学术素养养成

将以本校优秀教师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师考评和激励机制,在教师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鼓励保证优秀教师参与“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同时,通过国家和学校人才计划,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名师进行长短期授课。抓好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教师队伍和外籍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利用暑期,邀请国外专家,为学生开设暑期前沿和高级课程。

同时,将有计划地组织“强基计划”学生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接受大师言传身教和环境熏陶,接触数学研究前沿,充分发挥大师引领作用。

此外,将吸引一流师资授课讲学,以名师带高徒,深化导师制。学生尽早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或导师小组,按照“导师小组+学生小组”模式或者“师带徒”模式,鼓励学生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强化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加强科研训练。

4.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数学院将与国外高校以及学校其他学院合作组建跨学科团队,为学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利用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吸引国际学术大师参与“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增设双语、全英文选修课程(选用原版教材),以加强学生专业化训练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英语文献阅读能力;精选国外优质资源,选派学生进入一流大学开展长短期科研项目等,提升学生国际视野与综合竞争力;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联合培养及暑期学校等,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接触科学前沿、融入一流学术群体创造条件。

五、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课程由五个类别主题的相关课程组成,以促进学生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达成学生品德高尚、理想远大、人文底蕴深厚、科学与艺术素养提升、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五个主题包括:(1)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2)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3)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4)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5)思维训练与科研方法。

通识课程必须从非学生所在院系开设课程中选修符合以上五个类别主题的课程,且每个类别的课程修读不少于2个学分。如果选修的全校任选课的多余学分符合以上通识课程的基本要求,可以认定为通识课程学分。

本专业学生须修读不少于10个学分的通识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

1)专业大类基础课:21学分

数学分析(I)(5学分)、数学分析(II)(5学分)、数学分析(III)(5学分)、普通物理(6学分)。

2)专业基础课程:21学分

高等代数(I)(5学分)、高等代数(II)(5学分)、解析几何(4学分)、概率论(4学分)、常微分方程(3学分)。

3)专业主干课程:37学分

复变函数(3学分)、实变函数(4学分)、抽象代数(4学分)、泛函分析(4学分)、数值分析(4学分)、数理统计(3学分)、数学物理方程(4学分)、图论(3学分)、微分几何(4学分)、拓扑学基础(4学分)。

3. 课程体系设置:

1)公共与基础课程:55学分(英语达到学校规定成绩可以申请免修,并给与相应学分。)

a.公共课(34学分):大学英语系列课程(12学分)、政治系列课程(14学分)、体育系列课程(4学分)。

b.专业大类(限选)基础课(21学分):数学分析(I)(5学分)、数学分析(II)(5学分)、数学分析(III)(5学分)、普通物理(6学分)。

2)专业核心课程:21学分

高等代数(I)(5学分)、高等代数(II)(5学分)、解析几何(4学分)、概率论(4学分)、常微分方程(3学分)。

3)专业必修课程:37学分

复变函数(3学分)、实变函数(4学分)、抽象代数(4学分)、泛函分析(4学分)、数值分析(4学分)、数理统计(3学分)、数学物理方程(4学分)、图论(3学分)、微分几何(4学分)、拓扑学基础(4学分)。

4)通识课程10学分

学校认定的由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思维训练与科研方法5类通识课组成,每类通识课至少选修2学分。

5)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6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单(7学分)

4.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

一)公共基础课

1.公共课:由学校统一开设,所有专业学生均须修读(34学分)。

2.专业大类基础课(21学分)。

表1 专业大类基础课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402001B(1)1402001B(2)

普通物理

General Physics

6

6

2、3

1401001(1)

数学分析(I)

Mathematical Analysis(1)

5

5

1

1401001(2)

数学分析(II)

Mathematical Analysis(2)

5

5

2

1401001(3)

数学分析(III)

Mathematical Analysis(3)

5

5

3

二)专业课

1. 专业课共57学分,其中专业核心基础课程21学分,专业核心必修课37学分。

表2 专业核心基础课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401003

解析几何

Analytic Geometry

4

4

1

140100(1)

高等代数(I)

Advanced Algebra(1)

5

5

1

140100(2)

高等代数(II)

Advanced Algebra(2)

5

5

2

1401011

概率论

Probability Theory

4

4

3

1401012

常微分方程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

3

3

表3 专业核心必修课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401013

复变函数

Complex Analysis

3

3

3

1401014

实变函数

Real Analysis

4

4

4

1401015

抽象代数

Abstract Algebra

4

4

4

1401019

泛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

4

4

5

1401016

数值分析(I)

Numerical Analysis(1)

4

4

4

1401025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3

3

5

1401021

数学物理方程

Equation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4

4

5

1401020

微分几何

Differential Geometry

4

4

5

1401030

拓扑学基础

Topology

4

4

6

1401031

图论

Graph Theory

3

3

6

2.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拓展专业思维,培养专业兴趣的重要课程,应至少修够8学分。允许“强基计划”学生选修硕博课程,以实现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具体课程见表7。

表4选修课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401029

微分方程数值解

Numerical Solution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

3

6

1401017

运筹学

Operation Research

2

2

4

1401038

域论与Galois理论

Field and Galois Theory

2

2

7

1401039

测度论

Measure Theory

2

2

7

1401052

专业外语

Specialized English

1

1

7

1401008

初等数论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

2

2

2

1401022

代数学选讲

Algebra

2

2

5

1401023

分析学选讲

Analysis

2

2

5

1401024

数值分析(II)

Numerical Analysis (2)

2

2

5

1401040

最优化方法

Optimization Method

2

2

7

1401041

可视化计算与图像处理

Visualization Computa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2

2

7

1401053

数据挖掘技术

Technology of Data Mining

2

2

8

1401032

随机过程

Stochastic Processes

2

2

6

1401033

多元统计分析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2

2

6

1401042

时间序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2

2

7

1401054

可靠性理论

Reliability Theory

2

2

8

1401026

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2

2

5

1401027

证券投资分析

Securities Analysis

2

2

5

1401043

保险精算学

Actuarial Science of Insurance

2

2

7

1401034

金融数学

Financial Mathematics

2

2

6

1401044

应用回归分析

Applied Regression Analysis

2

2

7

1401045

偏微分方程基础

Elementary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2

7

1401046

应用最优控制

Applied Optimal Control

2

2

7

1401047

组合数学

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2

2

7

1401048

有限元方法

Finite Element Method

2

2

7

1401049

蒙特卡洛方法

Monte-Carlo Methods

2

2

7

(三)自主选修课程

由全校任选课程和通识课程组成。

1.选修课程,即全校任选课程,从全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选修。

2.通识课程,需全部从非学生所在院系开设课程中选修至少10个学分,(1)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2)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3)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4)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5)思维训练与科研方法,每个类别不少于2个学分。选修的全校任选课多余学分如果符合通识课程要求,可以认定为通识课程学分。

(四)第二课堂成绩单

在校期间须获得至少7个“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方可毕业。其中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各2个必修学分,思想成长1个必修学分;创新创业、志愿公益、文体活动各1个学分,从以上3类中选修2个学分。工作履历、技能特长据实记录。

表5选修课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

学分

开课学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2

1-8

生产劳动

Productive Labor

2

1-8

思想成长

Growth of Ideology

1

1-8

创新创业


1

1-8

志愿公益

Voluntary & Public Welfare

1

1-8

文体活动

Recreational and Sports Activities

1

1-8

工作履历

Employment Record

0

1-8

技能特长

Skills

0

1-8

(五)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1.集中实践环节:5学分。

表6实践类选修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406065

军事理论课

Military Theory

4

4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1

2

1401004

计算机基础与C语言

C Language

3

2

1

2401001

计算机基础与C语言实习

Practice in C Language

2

1

1

1401007

C++程序设计

C++ Programming

3

2

2

2401002

C++程序设计实习

Practice in Programming

2

1

2

1401009

数学导读


1

1

2

1401010

数学模型

Mathematical Modeling

3

2

4

2401003

数学模型实习

Experiments in Mathematical Modeling

2

1

4

2401004

数值分析实习

Experiments in Numerical Analysis

2

1

4

1401018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

3

3

5

2401005

数据结构实习

Practice in Data Structure

2

1

5

1401028

Java语言

Java Language

3

2

6

2401006

Java语言实习

Experiments in Java Language

2

1

6

1401035

科研训练与前沿讲座

Research Training and Lectures on Frontiers

2

2

6

1401036

汇编语言

Programming in Assembly

2

2

7

2401008

汇编语言实习

Practice in Programming in Assembly

2

1

7

1401050

数学软件

Mathematical Software

1

1

1401056

程序设计

Design with Programming

2

2

7

2401009

程序设计实习

Practice in Design with Programming

2

1

7

1401051

应用软件开发技术

Technology in Applied Software Developing

2

2

8

1401055

数据库系统

Data Base System

2

2

6

2401007

数据库系统实习

Practice in Data Base System

2

1

6

1401037

证券投资实习

Practice in Stock Investment

1

1401057

操作系统与网络


2

2

1401058

数学建模培训


1/40

2

暑期学校

1401059

软件工程训练


1

1

1401060

科研训练


1

1

1401061

实践实习或社会实践


1

1

1401062

科研创新或创新创业


1

3

1401067

职业生涯规划

Career Planning

2

2

2

1401064

毕业论文

Graduation thesis

6

6

2.毕业设计(论文):6学分。

毕业论文计划与第7-8学期进行,与导师共同商定难度适中的论文选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并撰写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意见和答辩成绩构成,确保毕业论文质量。

)本硕贯通专业课程

为“强基计划”的学生提供本硕博贯通专业课程。允许学生选修硕博课程,以实现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除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之外,需要另外修读下表课程,每门成绩需要在平均75分以上,并且不能有挂科记录。

表7本硕博贯通专业课程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非线性分析引论

4

4

7

代数学基础

4

4

7

偏微分方程基础

4

4

7

代数拓扑

4

4

7

现代计算方法

4

4

6

动力系统

4

4

6

高等概率统计

4

4

6

组合数学

4

4

6

六、配套保障

1.组织保障

(1)成立“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论证“强基计划”实施方案,指导人才培养过程,评价实施成效。

(2)成立“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学生培养领导小组。学院院长任组长,负责 “强基计划”的设计与领导,指导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

2.经费保障;

统筹利用“双一流”建设项目经费和兰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等支持“强基计划”学生培养,保证“强基计划”顺利实施。

学校每年对各强基计划专业提供专项建设经费支持。

3.师资保障

优先安排知名教授、学术带头人、重点项目负责人等优秀教师担任导师、授课教师。

完善教师评价和绩效评价机制,制定“强基计划”学生培养教师激励办法,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动态调整课程主讲教师和导师,保证一流师资培养“强基计划”学生。

聘请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对“强基计划”学生开设高阶选修课,选派“强基计划”学生到国外一流导师团队交流学习,通过顶尖科学家交流访问,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氛围。

4.政策保障(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政策);

(1)本研贯通

在本科三、四年级融入相关专业硕士基础课,实现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衔接。免试推荐研究生时,指标向强基计划班倾斜。学生免试推荐或参加全国统考进入兰州大学研究生阶段就读时,其修读的相关专业硕士基础课成绩和学分予以认定。探索建立“4+1+X”“5+1+X”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

制定本硕、直博生培养方案,进入强基计划班的学生采取本硕贯通式培养,本科阶段结束时,选拔优秀学生进行直博培养。

强基计划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后,加强过程考核,完善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和研究生中期考核,完善分流机制;优先推荐参加留学基金委中外联合培养,优先给予参加国际会议资助。

(2)科教融合

①向强基计划学生开放重点研究基地及科研平台。充分发挥研究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吸纳强基计划学生进入平台参与项目研究、学术会议和其他学术活动,引导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②建立学生参与重大科研任务制度,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由项目负责人担任强基计划学生的导师,鼓励学生参与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在项目前期论证研讨、项目调查调研、项目结项成果撰写等工作中引导强基计划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掌握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③落实科学研究反哺教学

强基计划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中须与自己承担的科研任务结合,将科研项目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素材,使学生以最快速度学习和掌握学术前沿知识、学术发展动态。

(3)国际交流

①制定专门的海外交流方案

为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优化的海外交流方案。推进与世界一流高校开展“强基计划”学生联合培养项目,畅通本科-硕士-博士培养渠道,建立国内教育和国际教育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

②设立专项海外交流奖学金

专门资助强基计划学生参加海外交流学习、学术会议、科研实习、联合培养等,保障强基计划学生在本科阶段至少有半年及以上的国(境)外学习交流经历。

③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以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一流师资参与强基计划人才培养。聘请一流外籍教师和国际学术大师授课,支持学院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讲座,帮助学生开展学术规划,引导学生接触前沿学术信息,强化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聘请高水平语言外教参与强基计划外语教学,全面提升本科生语言水平和能力。

④推进与世界一流高校深入合作

以兰州大学各学科为依托,引进基础学科国际一流核心课程资源,打造符合强基计划培养目标和兰州大学实际、瞄准学科国际发展前沿的核心课程体系。

⑤加强英文原版教材引进

引进并使用符合国情、适合我校学生的英文原版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⑥在相关学院设置国际教育合作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工作。

(4)奖学金

①扩大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奖比例。

对强基计划学生的奖学金比例参照萃英班执行。其中一等奖学金占强基计划学生总数的5%(普通班为3%);二等奖学金占强基计划学生总数的10%(普通班为8%);三等奖学金占强基计划学生总数的25%(普通班为12%)。

②同等享受其他奖学金。

对于国家类奖学金、学校科研创新奖学金、优秀文体奖学金和其他社会类奖学金,根据国家、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强基计划学生享受同等获奖比例。